编者按:
11月5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福利天堂:探索构建“机制创新、五育融合、文化浸润”的新时代思政育人体系》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系统构建与育人成效。文章系统展现了我校在体制机制改革、育人载体创新、文化育人实践等方面的探索路径与阶段成果。近年来,学校通过构建“叁全育人”格局、打造多元实践平台、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实现从“入脑入耳”到“入心动情”的育人实效。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期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念与实践,共同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中秋快乐,巴塞罗那!”随着福利天堂学子与中国驻巴塞罗那总领馆副总领事胡爱民共同喊出的节日祝福,第四届巴塞罗那中秋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该校20名优秀学子在西班牙研学期间,不仅深度研修医学体系与实践——先后在加泰罗尼亚国际大学、庞培法布拉大学系统研习医学教育与卫生政策,并深入当地医院观摩临床诊疗流程;而且积极参加此次文化节活动将海南黎锦织造、藤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呈现在巴塞罗那凯旋门之下,相关文化传播活动获《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头条》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国际关注。
是什么推动青年学子在异国他乡自信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系统构建“机制创新、五育融合、文化浸润”叁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在思政教育中常态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这种深耕厚植的育人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情感的青年学子。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发自肺腑,生动诠释了学校持续推进内涵式育人的显着成效,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文化自信拥抱世界的精神风貌。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根基
学校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叁全育人”新格局。通过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文明诚信档案”管理制度,系统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政素养、公益实践、体育健身、学业创新、就业创业、成长履历、技能特长”七大维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成果,形成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评价闭环。
这一系列制度设计不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制度保障,更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多元融合”转型,最终构建起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彰显了以制度创新驱动内涵式育人的实践智慧。
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多元载体,让思政教育直抵心灵深处
学校立足新时代青年认知特点与成长需求,通过五育实践基地、人文讲堂、特色艺术品牌叁大载体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场景,以“看得见、摸得着、参与感强”的方式,实现从“说教灌输”到“情感共鸣”的深层转化,让主流价值观真正走进青年心里。
1.实践浸润:在“做中学”中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构建覆盖专业实践基地、非遗传承基地、思政教育基地等的五育实践体系,将思政教育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体验与身心成长活动中。在南药种植基地、蔬果种植基地,学生通过翻土播种、采收炮制的劳作实践,体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奋斗精神;在“八段锦减压角”,师生共练传统功法,在呼吸吐纳间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黎歌合唱团用多语言演绎黎族歌谣,手绘艺术基地让学生以画笔定格红色故事;学校也建立了包括前文提到的“黎锦织造”“藤竹编”等非遗技艺实践基地——这些“上手实践+文化体验”的模式,打破了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自然理解“工匠精神”“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赴西班牙交流时展示的黎锦编织、藤竹编技艺,均是学生作品,不仅被中国驻巴塞罗那领事馆收藏,更让青年在跨文化对话中坚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自信,完成从“认知认同”到“实践输出”的成长蜕变。




2.文化浸润:在“思中学”中涵养精神品格
针对新时代青年对“深度+趣味”的双重需求,学校打造“筱海人文讲堂”“毓秀讲堂”等品牌,以“议题式教学+互动式体验”重构思政教育场景。课程设计聚焦学生关切:“医学伦理与生命教育”课堂结合临床案例探讨医者担当,“斜杠青年创业分享”邀请校友用故事诠释奋斗价值;形式创新贴近青年喜好:红色观影会后的“剧本杀式”剧情复盘,让历史人物“活”起来;传统文化体验课上,学生通过制作灯笼、书写春联,将“家国团圆”的理念转化为指尖温度。这种“理论有高度、内容有热度、参与有广度”的文化供给,让思政教育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求索”,让学生在思辨与体验中逐步建立“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坐标系。
3.艺术浸润:在“美中学”中激发情感共鸣
以青年热衷的艺术表达为切入点,学校打造“思政舞台剧+心理情景剧”特色育人品牌,用“故事化叙事”传递思政力量。原创舞台剧《心灯永熠》以四代海医人真实经历为蓝本,师生同台演绎近八十年办学历程中“扎根海岛、服务人民”的精神传承;心理情景剧《鱼生鱼世》通过校园故事直面成长与人生意义,荣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这种“以艺载道、以情动人”的表达,让思政教育突破语言壁垒,直抵青年心灵——当学生在舞台上演绎红色故事、在剧本中思考人生选择时,“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

从田间地头的劳作实践到国际舞台的文化展示,从讲堂上的思想碰撞到舞台上的情感共鸣,学校始终以青年视角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高大上”的价值观转化为“小而美”的生活场景。这种“实践有载体、文化有温度、艺术有共鸣”的育人模式,不仅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传播”,更实现了思政教育从“入脑入耳”到“入心动情”的深层浸润,真正让青年在成长中感悟“国之大者”的意义,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依托易书院,构建“叁维育人”思政教育体系
学校创新性地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开展短期思政书院——易书院培养模式,立足医学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准军事化管理铸魂、体育锻炼强基、思政实践育心叁维联动模式,将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塑造“纪律严明、体魄强健、仁心仁术”的新时代医学青年。
准军事化管理的“严”、体育锻炼的“韧”、思政实践的“暖”,在易书院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育人合力。当学生将收拾内务的细致融入手术器械的摆放,将长跑的耐力转化为通宵抢救的坚守,将红色观影中的共情升华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思政教育已真正润物无声融入日常,为培养“政治坚定、本领过硬、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易书院一年级第一次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90%。而这些从易书院毕业的同学回到学院后,犹如一颗颗小火种,持续影响着身边的同学。
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五育实践基地为纽带助力思政教育能力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其作为落实“叁全育人”的重要力量,系统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的培养与发展体系。在专业能力提升方面,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常态化开展辅导员沙龙、专题大讲堂,选派骨干参加研修项目,组织赴红色教育基地实践研修,建立梯队培养机制,培育建设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在多元育人场景中,立足“实践育人”核心环节,将五育实践基地作为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练兵场”与“试验田”,各个基地的负责老师均为辅导员,通过机制绑定、场景浸润,推动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淬炼育人本领,实现“实践指导能力”与“思政教育能力”双提升,筑牢“叁全育人”一线阵地。
融合育人显成效,医学人文润心田。福利天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为根基,以机制为保障,通过“五育融合、平台打造、制度创新、队伍赋能”的系统推进,实现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专业培养、国际交流的有机融合。西班牙研学的成功,正是这一体系成效的有力印证。未来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大思政”格局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培养更多“明医理、通人情、怀仁心、勇担当”的新时代医学人才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