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2023年7月,由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室(成立于1990年)、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实验诊断学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卫生检验与检疫综合实验室(成立于2020年月)合并而成。中心依托学院和学科专业及临床单位,紧跟时代前沿不断进行建设与改革。
二、人员结构
现有专职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6名;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插图1)
叁、实验室规模
中心位于实验楼3楼础、叠栋,分布有教学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总使用面积将近1400m2。
现拥有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笔颁搁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显微互动系统、智能试剂管理终端、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共计825台,设备总值约1200万元。部分设备图(插图2、3、4、5、6、7、8、9)
四、教育教学
开展36门主干课程,269个实验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等11门主干专业课实验课。
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9门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课。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检验毒理学》《空气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化妆品理化检验及动植物检验检疫》等16门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课。
全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插图10、11、12、13)
五、发展特色
本中心充分整合资源,充分满足师生实验教学要求,扩展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实验室管理流程,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要、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打造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实现硬件建设、虚拟软件建设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协调发展。(插图14、15、16、17)
六、教学、科学研究
本中心长年对外开放,实验技术人员在做好实验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指导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参加“互联网+”及“挑战杯”,真正做到了从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2023年-2025年实验技术人员获批科研项目3项,参与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论文8篇;省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参编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叁本;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获省级科技创新类叁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校级、省级奖项。
              

图1

图2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图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图4显微互动系统

图5荧光定量笔颁搁仪

图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图7高效液相色谱

图8荧光光谱仪计

图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插图10环科专业实验课                插图11卫检专业实验课


插图12检验专业实验课           插图13实验诊断学实验课

插图14

插图15

插图16

插图17